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强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更是激发创新活力、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新时代辽宁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鞍山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既承载着“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辉煌历史,又肩负着新时代全面振兴的时代使命。在这片热土上,红色基因激荡血脉,城市文化绽放活力,辽宁“六地”精神标识熠熠生辉,地方特色文化独具魅力。鞍山正以文化自信自强为引领,将历史文脉转化为精神动能,为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传承文化根脉 增强城市文化自信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鞍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工业文化,从非遗技艺到红色工业记忆,这些文化符号构成了鞍山的独特标识。近年来,岫岩通过举办“玉星杯”玉石雕刻大赛、非遗市集等活动,将岫岩玉雕、岫岩皮影戏、海城高跷、海城喇叭戏等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结合,向世人展示出鞍山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推进文化自信自立,要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鞍山是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之地,更是辽宁“六地”精神的重要承载区。鞍钢博物馆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通过老照片、工业遗存和数字技术,再现新中国第一炉钢水诞生的历史场景,让参观者触摸“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奋斗脉搏。通过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讲述黄显声、孟泰、雷锋等鞍山英雄人物事迹,以鲜活故事凝聚振兴力量,激发青少年对城市历史的认同感与使命感。
赋能文旅融合 激活经济创新动能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增强优质化供给。鞍山以“钢都”、“玉都”、“温泉之城”为特色标签,推动工业遗产、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品牌,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作为钢铁之城,鞍钢的工业文化独具魅力。2024年建成的深中通道采用鞍钢研发的桥梁钢,彰显了“钢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同时,鞍山依托千山冰雪、温泉资源,推出“千山冰雪千灯祈愿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将自然景观与传统祈福文化结合,吸引游客体验“北国风光+文化沉浸”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依托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鞍山推出“工业文明+非遗体验”国际精品线路,讲好新时代鞍山故事。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展现融合化发展。鞍山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钢铁文化主题公园、千山风景区、南果梨黄金走廊、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二一九公园生态圈和经济圈等载体发展网红经济,打造网红打卡地、旅游新地标,开发文旅综合体、网红产业综合体和特色景区。通过推出美食市集、传统戏曲、评书展演、沉浸式非遗体验等活动,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游客在品味“舌尖上的鞍山”(如牛庄馅饼、台安炖大鹅)的同时,感受城市的文化魅力。
普惠文化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鞍山将文化自信融入基层治理,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活动站等载体,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落地。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常态化开展,鞍山评书走进福利院、校园和书场,既传承了曲艺文化,也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通过提高文化原创力,打造更多体现文化自信、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精品力作,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辽沈大地的美好愿景和鞍山人民的奋斗精神。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也为鞍山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注重均衡化供给,统筹文化资源配置。鞍山注重数字化文化服务,推进“网约一体化”图书借阅平台和城市书房建设,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缩小城乡文化体验差距。不仅优化了文化资源配置,提高了文化治理效能,也推动了文化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这种改革既提升了鞍山的文化软实力,也为鞍山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强化制度保障 筑牢文化振兴根基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创新体制机制。鞍山将文化自信纳入全面振兴的总体布局,通过“双鞍”融合战略,推动鞍钢与地方企业协同发展,将工业文化融入产业链创新??埂凹岫ㄎ幕孕拧弊ㄌ庋刑?,引导党员干部争做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践行者。同时,《鞍山市推进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文体旅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政策保障。在2025年辽宁计划建设的500个文体旅项目中,鞍山的多项冰雪、温泉、玉文化项目位列其中,预计带动投资超百亿元,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双赢。
文化自信自强,既是鞍山振兴的精神底色,也是破局突围的智慧源泉。从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到非遗技艺的创新表达;从工业文化的现代焕新,到文旅融合的多元探索,鞍山正以文化为笔,绘就一幅聚民心暖民心强信心的振兴画卷。未来,鞍山将进一步深化文体旅融合、加强文化遗产?;?、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让文化自信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努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作者:辽宁科技大学 赵俊爱)(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