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又到了追思先人的时节。曾几何时,焚烧纸钱、冥币等传统旧习,不仅污染环境,更埋下火灾隐患。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鲜花祭扫、网络祭祀等绿色方式,让“清明”这个传统民俗节日彰显出新的时代气息。
清明节承载着“慎终追远”的深厚文化底蕴,但传统习俗中的糟粕必须摒弃。数据显示,每年清明前后,因祭祀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试想,以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来祭奠先人,岂不是与“明德归厚”的本意背道而驰?我们可以用一束鲜花寄托哀思,以一场家庭追思传承家风,通过一次“云祭扫”跨越时空缅怀先人。我们还可以将踏青郊游、植树造林等融入清明活动,让追思与远足水乳交融、祭扫与环保相得益彰。形式多样的文明祭祀方式,既保留了情感内核,又摒弃了陈规陋习;既是对公共健康安全的负责,又是对传统节日的创新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祭祀,引领群众共树时代新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重要的传统春祭节日,清明之本义,又恰与当代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让我们以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用绿色的行动装点春天,为清明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对先辈的最好告慰,也是对自然的最高礼赞。移风易俗,正当其时,人人有责。期待全社会共同努力,过一个清新、文明、安全的清明节。(观 海)(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