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很多市民都会带着孩子上街采购五彩绳、香包、挂坠等小饰品。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从小接受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将这一文化瑰宝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民俗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博大精深的生活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民俗文化内容既代代传承,又随着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丰富、升华。近年来,鞍山市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打造我们自己的节日,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普及民俗文化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为青少年近距离了解、感受民俗文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把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利用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展演、非遗项目、博物馆等载体,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引导更多少年儿童积极学习民俗文化,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认知、民族情感、家乡情怀。
传承优秀民俗文化,需要从娃娃抓起。要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教育进幼儿园、进校园工作,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非遗展示、民俗展演等宣传载体,在校园广泛开展民俗文化宣教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参与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纳入校园教育之中,通过组织开展民族服装秀、家乡作品展、手工制作等活动,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民族性融为一体,进一步加深少年儿童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涵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家长则要承担起第一任老师的职责,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了解身边的民俗文化,爱上民俗文化。(枫 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