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从而真正让“四个自信”在青少年心中扎下根。
随着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日益重视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情,更是家长的责任。对于广大家长来说,如何增强孩子的民族自信心,是一个严肃的时代课题。
让青少年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各级学校和幼儿园,要引导青少年及儿童在学习古诗词中多多汲取其中励志、增强自信心方面的内容,让他们从小就能体会到古诗词里面的民族气节,从而养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英雄气概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广阔胸怀。古诗词中的优秀内容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才能使中华民族气节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不怕困难的精神,调动他们增强民族自信心的主动性。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教育必须抓早抓小、潜移默化,起到久久为功、耳濡目染的作用。教育机构要在青少年完成学业的同时,充分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敢于面对困难,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以历代英雄为榜样,加强民族气节教育。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多了解中国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不断培养民族气节,增强民族自信心,厚植爱国情怀。当今网络时代,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通过网络了解、学习更多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从而以英雄为榜样,培养民族气节,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培养青少年面对逆境的能力,也就是要培养青少年的“逆商”。纵观英模人物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不断战胜困难才能真正成长,才能不断树立自信心。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校、家长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研学活动等方式培养青少年面对逆境的能力。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面对青少年遇到的困难,家长不能直接代替他们解决,而是要鼓励青少年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要鼓励他们不惧困难,重燃斗志。让他们懂得,人生的定义很广泛,自信、坚毅的品格是漫漫人生路上一笔最为珍贵的财富。
增强民族自信心,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融入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去,并使之真正成为青少年民族自信心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作者:鞍山新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