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发布了《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征求意见稿)》,详细制订了每个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清单内容非常细致,例如小学阶段包括卫生、整理、饮食、农活、手工等。初中阶段包括外出远行需独立完成行李箱整理与收纳,更换简易灯泡、水龙头、煤气灶电池等。高中阶段除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外,还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制作一项非遗文化物品,了解人才求职方式和要求,编制一份自我应聘简历等。
全面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后,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进一步减轻,课余空闲的时间多了起来。如果减负多出来的时间,让学生处于“放羊”状态,既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也会增加家长的忧心和焦虑。利用课余空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务劳动等素质教育,这才是“双减”政策的初衷。
劳动教育也是一门科学,要根据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需要,由教育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制定劳动清单,给家长指导孩子劳动提供指南。从杭州的这份“劳动清单”可以看出,清单内容都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家长能据此提供示范和帮助,孩子们则在各个阶段,循序渐进地按照“清单”要求开展劳动,不仅能够体验劳动之美,感知父母操持家庭的不易,也能够增加动手能力,避免“高分低能”,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有效提升?!袄投宓ァ钡淖畲笠庖逶谟?,督促家长转变育儿理念,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科知识学习,还要重视孩子劳动价值观的形成,把孩子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劳动者。家庭劳动与学科知识学习同样重要,因为这都是“立德树人”的基础,而这些能力和素质,孩子们也将终生受益。
出台“劳动清单”的目的无疑是好的,但只有落实下去才能发挥作用。要坚决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学校和老师都要主动作为,对布置的劳动进行必要的示范教学,同时采取家校联合等方式,监督和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各项劳动,让这项素质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否则,“劳动清单”就失去了意义,不仅不会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反而会成为孩子和家长的另一种负担。(观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