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推动数字文化工程转型升级、资源整合,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图书馆不仅代表了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更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关键一环。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知识信息收集与整理。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收集与整理都是摒弃传统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完成的。数字化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营成本,使图书馆可以全力以赴打造数字型图书馆。由于智慧图书馆信息传播高速化精准化,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跨地区、跨平台高效传递,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文字,短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形式,这就更易被读者关注与利用。
提升读者体验与服务质量。运用物联网、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如图书的智能定位、追踪和借阅归还,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智能检索与推荐、自助借还系统、智慧导航与定位的应用,加之多样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服务设施与环境、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升读者借阅体验。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与技术应用前沿
图书馆与元宇宙。元宇宙是一个融合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多种技术的虚拟世界,具有高度的沉浸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它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活空间。图书馆与元宇宙的结合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场景与人物虚拟化。图书馆通过元宇宙技术,可以将实体空间虚拟化,构建出虚拟的图书馆环境。读者可以在这个虚拟环境中自由漫步、浏览图书、参加讲座等。读者还可以创建自己的虚拟形象,在虚拟图书馆中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数字资产化。元宇宙图书馆中的图书、讲座等资源都需要实现数字资产化,以确保其版权归属和合法使用。这涉及到图书的版权管理、数字资产的确权与交易等多个方面。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可以确保元宇宙图书馆中的数字资产具有唯一性、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现实与虚拟的交互化。元宇宙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虚拟的阅读空间,更是现实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它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通过智能化的算法模型,元宇宙图书馆可以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图书馆与区块链。区块链的特点是去中心化、无法篡改、开放性的同时还能保证信息安全。它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了构建分布式数据库的基础,通过区块链,图书馆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服务,可以高效地管理数字文献资源,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提升读者身份认证及服务效率,区块链技术也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必要路径。
智慧图书馆的实践
智慧图书馆应用。一是增强共生,包括馆内导航(去某个书架,找某本书)、馆内寻宝、阅读行走、红色骑行(可以与地方文献结合,充分发挥本土特色)等。二是异宇再生,包括记录读者足迹、阅读帐单、图说成长等。三是镜像孪生,包括智慧建筑、虚拟演播、会展中心、虚拟书架、数字藏品等。四是虚拟原生,包括城市记忆、馆藏叙事、VR服务、数字馆员等。
智慧应用场景的业界实践。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代表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采编图灵”。第一步,通过OCR、OBR扫描图书基本信息,智能识别图书的主要信息与联机编目系统比对,有标准数据的可以自动套录到本地。第二步,当机器识别、采集了海量数据后,AI算法会不断学习,最终达到人工智能识别图书内容特征辨类,关键是给系统海量的数据让它学习,就像“阿法狗”不是机器打败人,是机器把所有棋谱的内容吸收后,通过后台算法得出最优方案获胜。
智慧复合型图书馆,代表是上海图书馆东馆。漫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内,国内图书馆界首创的全预约系统、24小时全天候自助借还系统、智能书架等,大量智慧设施的引入和运用,不仅大大提升了场馆的管理和服务效能,也让读者享受到更便捷精准的服务和更好的互动体验。
通过对上述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转型不仅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更是对信息时代读者需求精准把握与积极响应的体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集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于一体的智慧服务体系。
总之,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是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阅读需求,还能够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未来的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一定会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并将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加美好的阅读体验。(作者:鞍山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 马琳)(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