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一体落实,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重点,完善立德树人衔接机制,探索创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方式,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提质增效,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搭建成长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不断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成长发展体系,搭建专业成长发展平台,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一是形成“全链条式”育人共同体,探索建立“未来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拔尖教师”贯通式职业发展模式;二是构建“立体式”培训体系,按照“学段融合+专业分层”的理念,搭建教师专业素质一体化成长平台,完善岗前培训、骨干培训、高级研修、访学交流、挂职锻炼等长效机制,着力培养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教学研究与课程研发能力;三是实施教师“大思政课”能力提升计划,制定“大思政课”专题培训方案,开展全员培训,建立完善“市级示范+区域协同+学校推进”三级教研体系,常态化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
强化纵向贯通,创新一体化新模式。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既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既内在统一又阶梯式递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注重学段特色,又要注重学段间衔接,注重“跨学段教研合作、跨学科交叉融合、跨区域协同发展”。要健全集体备课机制,定期组织各学段思政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案??埂巴我旃埂薄巴庖旃埂被疃?,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和教师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设计,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强化纵向贯通,创新“1+3+N”一体化新模式。其中,“1”是指由市教育工委领衔,统筹规划和指导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衔接工作;“3”是指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在高校引领下开展同一主题思政课教学观摩,实现小学“故事链”、中学“逻辑链”、大学“问题链”的有机衔接;“N”是指将有关成果经验汇入N所学校进行实践推广,形成具有鞍山特色的一体化新模式。
立足区域优势,打造特色思政品牌。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秉持“开门办思政”理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注重资源整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育人资源体系。鞍山的自然资源、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等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从中可挖掘、提炼出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雷锋精神等富有鞍山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这些优质资源进行整合遴选,可作为全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实践基地,实现课上与课下、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校内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等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相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机制,打造具有鞍山区域特色的思政品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一体化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共享,突出传播效果示范作用,突出思想引领穿透力,以数字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教学转型,以线上资源赋能线下教学,扩大资源供给。要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我市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云思政”等数字平台,开发在线特色课程,将思政教学资源数字化,创新“沉浸式”思政课形式,为实现“三全育人”提供数字化技术手段支撑,为鞍山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工作实践,奏响思政育人“协奏曲”,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思政课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新格局,助力鞍山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鞍山师范学院 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