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工作处于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凝聚广泛思想共识、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最前沿,急需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后备人才。为此,应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从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三个层面,不断优化新闻舆论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以党建思政为引领 坚持立德树人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使人类生活方式和交往模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内外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和受众群体独特性,为新形势下新闻舆论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传统媒介形式相比,网络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呈现碎片化、去中心化、泛娱乐化等特点,致使媚俗低俗的“短平快”内容和被资本逻辑“裹挟”的数字化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大行其道,“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送方式引发的“信息茧房”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信息获取窄化和认知逐渐固化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崇高性和整体性。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在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信息生产、处理和传输方面,又有着天然的专业优势和接近性。由于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社会阅历尚浅、自控力不足,分辨网络不良信息、抵御错误思潮的能力有限,使得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
国之命脉,重在人才?!芭嘌裁慈恕⒃跹嘌?、为谁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也是数字化时代新闻舆论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时刻奋战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思想之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养肩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使命的新闻舆论人才,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的根本标准,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探索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通融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教育,以科学的课程设置、灵活的教学手段、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党的各项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以传统文化为灵魂 注重以文化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闻舆论与文化传承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闻舆论依赖的媒介形式和传递的内容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舆论的生成和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渠道,金石、竹帛、纸张等媒介形式长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些媒介本身及其承载的许多内容都已成为宝贵的历史遗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筑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根基,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文化语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重要要求中,其中就包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养肩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使命的新闻舆论人才,应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厚植家国情怀、塑造君子人格、培育职业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专题讲座、沉浸体验、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兴趣和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强文化传承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新闻舆论人才。
以融合创新为抓手 加强实践育人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事业,需要应对不断变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形势,以及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手段和多元化的受众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近年来,以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媒体技术使信息的生产和传输呈现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相对单一、封闭、平面化的传播模式,引发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较大变化,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日益成为新媒介环境下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适应分众化和差异化传播趋势的客观要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搭建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离不开“实战型、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养肩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使命的新闻舆论人才,应以数字化时代的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为抓手,搭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促进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平台,共同探索和研发符合现代传媒行业发展趋势、契合青年传媒人才成长规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培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训实践项目,使学生在深度参与新闻生产实践中持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精品力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实践基础。(作者:鞍山师范学院 徐思凡 王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