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家附近的老旧小区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小区道路平整一新,重新施划的停车位规范整齐。看着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巨大改善,居民纷纷点赞。小区改造,不仅涉及水电气暖等设施完善,小区功能提升,也包含道路的维修改造。这些背街小巷是群众日常出行的必经之处,因此也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主次干道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在城市管理和发展中,我们既要建设好“面子”,以更好的市容市貌展现城市形象,也要千方百计管理好“里子”,让城市表里如一,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背街小巷离大家的生活更近,更能影响到居住的舒适感。
背街小巷,宛如城市毛细血管纵横交错,如果管理不到位,极易出现垃圾堆放、车辆乱停、建筑外立面脏污、设施破损等问题。在鞍山市的老旧小区改造中,也有背街小巷治理的内容,之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小区改造的进行而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是满意的。我们一方面要巩固已有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和治理。对于那些还没有被列入小区改造计划之中的背街小巷,要用“绣花”功夫加以整治,明确责任主体,动员群众参与,形成长效机制,确保设施完好、功能完善、整洁美观。
背街小巷治理,事关群众的幸福指数,因此也需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成效。就像老旧小区改造那样,要深入群众中间,倾听民声、汇集民意,认真思考群众需要什么,哪些是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善的改造计划无疑会给今后的治理奠定基础,减少治理难度和工作量。要把完善设施功能作为重点,坚持节约、美观、实用的原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杜绝资金浪费和资源闲置,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效果。
背街小巷的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汇聚民智民力。背街小巷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居民对治理效果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构建背街小巷长效治理体系,必须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要畅通群众表达意见、诉求渠道,搭建社会监督平台,明确各部门责任,提高问题线索的处理效率,及时反馈和整改。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建设“现代钢都、秀美鞍山”增光添彩。(关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