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强化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活动时间不得低于6课时,普通高中学段每学期不得低于8课时。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有苗头。要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积极、健康的方式来处理负面情绪。这种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技能是培养学生情感稳定和自我调节的关键,有助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看法,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业和学习氛围的改善也有积极作用。焦虑、抑郁等问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注意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业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树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多点发力,上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观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