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推进会,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展示出市委、市政府直面困难的工作导向、永不放弃的精神信号、力争卓越的执着追求。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的重大意义,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马上办”“钉钉子”精神解决各类问题,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金字招牌”,为实现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激发精气神、注入正能量、营造好环境。
成绩来之不易。2002年以来,经过全市人民不懈努力,鞍山市连续4次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1999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2017年获得殊荣,18年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终于圆梦。保持荣誉需要加倍努力。我们必须站在维护政治大局、回应人民关切、实施三年行动、凝聚发展合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当前,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并存,实施三年行动任务艰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激发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的顽强精神,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就是对标国家最高标准,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形成有序的社会管理、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培育文明的市民群众,让鞍山更有颜值、更有品质、更加宜居宜业,从而大大提振全市干部群众发展激情,进一步提升鞍山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增强对各类优质资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事虽难,做则必成。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以及省委“发扬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的要求,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做到“心中有花、针脚绵密、追求卓越、久久为功”,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力以赴抓扫保,整治“脏”;抓秩序,整治“乱”;抓规范,整治“差”;抓绿化,铺满“绿”,努力实现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只有时间表,没有终点线。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城、卫生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按照省委“六个更加注重”要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全员发动、全民参战,步调一致、真抓实干;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要用好“七进”活动抓宣传,结合爱国卫生月抓整治,针对突出问题抓管理,对照目标要求抓防治,提升工作标准抓建设。要把功夫花在日常、把努力用到平常,让鞍山的外在面貌、运行秩序、精神风骨常管常新、常抓常新,持续提升“金字招牌”的成色,以实干实绩交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的高分答卷。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是全市性、整体性工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非常紧密联系。我们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加强工作统筹,完善督导督查,确保取得实效。要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对于定下的事情、要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行动、迅速落实,做到事事有进展、件件有回音,决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逃避,也不能因为怕担责就推拖。要强化实时督查、跟踪督查,及时反馈情况,督促任务落实。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行动迟缓的,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问责,确保整改到位。
“独行快,众行远”。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动员全市各方力量,按照本次会议部署安排,下好“一盘棋”、打好“整体战”,以文明城、卫生城建设新成效,共建美好城市,共创幸福生活。(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