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妈在饭店独自庆生并给远方的儿子发去视频,邻座不相识的年轻人为她买单后悄然离开;发现老人坠落倒挂二楼,两位邻居奋不顾身托举老人,直至消防员赶到;江苏小伙巨额财物不慎遗失,四位路人鼎力相助终使物归原主……这些暖心故事都发生在鞍山,这样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
人们不禁要问:一座城,何以如此盛产“雷锋”?
回看鞍山历史,雷锋精神发祥于鞍山,在鞍山有着深厚底蕴和群众基础。
1958年11月,18岁的雷锋响应党的号召,从家乡湖南望城奔赴鞍钢,支援祖国钢铁工业建设。当时的鞍钢,英模辈出,影响广泛?!袄嫌⑿邸泵咸┘杩啻匆蛋缂?,享誉全国;“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研制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四年任务。虽然雷锋在鞍钢工作生活只有短短423天,但这一年多时间锻造了雷锋坚定的信仰、炽热的忠诚、钢铁的意志、崇高的境界,奠定了雷锋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是雷锋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
雷锋精神是对鞍山英模文化、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升华。从此,雷锋这个名字便与鞍山这座城紧密联系在一起,雷锋精神成为这座城市全体人民精神的引领、行动的榜样。
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郭明义认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这个理儿,即使一度不被理解也依然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几十年坚持不懈,终于成为千万人心中的“当代雷锋”。鞍山因此有了“一座钢城、两代雷锋”的美誉。
2014年学雷锋纪念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莆笊疲颇笱?。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卑吧焦愦蟮吃备刹咳褐诶渭亲苁榧侵鐾?,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在爱心奉献、守望相助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如今,“跟着郭明义学雷锋”不仅是鞍山最响亮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郭明义爱心团队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
要让一种精神传承下去,与一座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既要靠每个人的行动自觉,更要靠党委政府一以贯之加以推动。
近年来,鞍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从突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丰富学雷锋活动载体、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等多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全市学雷锋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共创山水之城、宜居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
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重在形成制度,贵在持续推动。这是学雷锋活动在鞍山得到恒久坚持和强力推动的“秘诀”。
始于2007年的道德模范选树工作,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2015年,“身边好人”评选工作也正式启动,按照月推荐、季评选、年度命名的工作机制,常态化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凡人善举。截至目前,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9人,辽宁省道德模范25人,鞍山市道德模范146人;全国“身边好人”37人,辽宁省“身边好人”84人,鞍山市“身边好人”233人。
与此相呼应的是,在全市300多万人口中,拥有注册志愿者超过50万人、志愿服务团队5000多支。
在鞍山,雷锋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人人学雷锋、个个做雷锋”成为全体市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2023年是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辽宁省2023年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在鞍钢博物馆举行。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传递温暖爱心的志愿者,构成了春天里最美的图景。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毕敖阶苁榧枪赜诤胙锢追婢竦闹匾甘揪?,深刻阐明了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今,鞍山踏上了振兴发展新征程,擂响了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鞍山之战的隆隆战鼓。雷锋精神,必将以其永恒价值和时代内涵,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团结奋斗,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