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位于海城牛庄镇的黄家草编制品制造工作室,晨光透过木窗洒在铺满蒲草的工作台上,71岁的黄素云用布满老茧的手轻抚草茎,“听这声音,脆生生的,是好草!”她眯起眼睛,利落地将草条撕得粗细均匀,指尖翻飞间,草条在模具上穿梭缠绕,不一会儿,一只精巧的草编鞋便初具雏形。
黄家草编2020年被列入鞍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凝聚着家族智慧与心血的指尖绝活,已在黄家传承了五代人。其中,第三代传承人黄素云与第四代传承人李海南无疑是中流砥柱。
黄素云出生于1954年,自幼便沉浸在草编技艺的世界里,她对每一道工序都熟稔于心。即便岁月流转,如今的她依旧保持着每周手编精美草鞋的习惯。耳濡目染下,李海南自小就与草编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出生于1978年的她,14岁便跟着母亲黄素云学习编织草鞋手艺。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李海南进步飞速,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手艺的精髓。
回忆往昔,黄素云深情地说:“我爷爷常说,编草鞋要像做人,每一针都得扎实?!?968年,黄素云和姐姐带着精心制作的千层底蒲草鞋参加海城草编大赛,凭借独特的“人字纹”编织技法以及鞋底暗藏的“?!弊治蒲谥诙嗖稳髌分型延倍?,一举夺魁。从那以后,黄家草鞋的名号便迅速传遍十里八乡。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草编行业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严峻挑战?;扑卦坪屠詈D闲募比绶?,她们彻夜长谈,决心为黄家草编探寻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于是,李海南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从零开始学习电商运营知识,并不断尝试将北方民间风俗与传统中国元素相融合。
2014年,李海南注册成立了黄家草编制品制造有限公司,并打造了“黄太后”商标。为了打响品牌知名度,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挑战世界纪录。她带领团队耗时数月,用大量蒲草编织出一双巨型草鞋。最终,这双长3.4米、高1.27米的草鞋成功申请世界纪录,为黄家草编开辟了全新的发展道路。同年,公司与中国百姓才艺网达成合作,搭建了黄老太草编培训、销售、演绎活动平台,进一步拓展了业务渠道。
此后,李海南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2015年,她全身心投入到收集、整理黄老太草编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资料的工作中,还致力于免费培养更多传承人,吸引了众多人加入到草编事业中来。2016年,黄老太草编的产品种类得到进一步拓展,从原本的生活用品、收藏用品,延伸到包装制品等多个领域。海城市妇联积极伸出援手,印刷了草编技术《草鞋培训手册》,助力黄家草鞋技艺的传承。
在黄家草编的制作间里,墙上挂着一张详细的工序表,清晰地标注着从选草到成品的28道工序?!把〔菀《竞笫崭畹?,这时的草最有韧性?!崩詈D夏闷鹨桓菥?,耐心地向旁人示范,“剥离时得顺着纹路,稍有不慎就会断裂?!本偬?、火烤等改良工艺,原本普通的草条变得平整光滑,用它们能够编织出山水、花鸟等各种复杂精美的图案。如今,工作室的展柜里陈列着300余款独具创意的产品,这些融入了现代科技与设计理念的作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走出国门,远销德国、法国等。一位外国客商在看到这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这哪里是草编,分明是会呼吸的艺术品!”
近年来,黄家草编积极投身各类文化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2020年,参加千山号鞍山旅游列车开幕仪式以及辽宁省“锦绣辽宁多彩非遗”走进千山风景区等活动;2021年,李海南被评为鞍山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黄家草编在营口万达展、海城文化馆教学、民间文艺作品展等多个场合进行展示,老式草鞋还成功申报了外观专利;2023年,在鞍山市博物馆举办现场体验活动,走进海城新立小学课堂,年底更是带着草编龙登上辽宁春晚录制现场,作品“清正廉洁”和“金龙报春”被鞍山市博物馆展示并获荣誉证书;2024年,李海南代表鞍山市参加辽宁省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在大连国际会展中心展现黄家草编的独特魅力。
同时,作为鞍山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海南还受聘为牛庄高中非遗手工编织技术顾问,定期前往学校授课。她的手机里存着300多个教学视频,抖音账号也已积累20万个粉丝。李海南笑着说:“最开心的是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这门手艺我们还要编进更多人的生活里?!?/p>
从田间地头的实用物件,到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黄家草编用百年时光编织出一部动人心弦的传承史。当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当工匠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脉搏,这束源自指尖的非遗之光,正照亮着更为广阔的未来。(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