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和突如其来的降雨没有拦住鞍山烈士寻亲人杨宁的脚步。整个八月,杨宁又帮助两位烈士找到了他们的后人。而这次不再是他一个人奋战,几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成了他的小助手。
7月17日上午,来自渤海大学航运学院、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7名同学组成的实践团前往台安县开展暑期“探寻烈士遗孤,追溯红色基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拜访“辽宁好人”烈士寻亲人杨宁。学生们通过与杨宁的深入交流,了解到杨宁寻找烈士家属的初心、在烈士寻亲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为烈士寻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这次的深入交流让学生们了解到,为烈士寻找亲人是对他们牺牲的一种尊重,确保他们的事迹不被遗忘,同时维护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几名大学生对杨宁爷爷的举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他们萌生了帮助杨宁爷爷完成一次烈士寻亲的想法。假期中,他们多次与杨宁联系,帮忙整理资料,在杨宁的指导下,从一些仅有的留存线索中发现烈士家乡或者家属的信息,并根据这些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寻找。努力终有收获,8月,他们配合杨宁连续找到两位烈士的后人,一位是辽沈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李祥春,另一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郭文辅。
8月16日,从河南平顶山赶来的李祥春烈士的侄女李娇在杨宁的引导下,来到锦州烈士陵园。李娇说,大伯李祥春没有后人,参军后牺牲在辽沈战役解放锦州的战场上。当初他们家住在岫岩,解放后父亲参加工作,成了技术人才,后来支援河南建设,全家搬迁到平顶山,但家人始终惦记着家里的先烈。
另外,8月18日,志愿军某部烈士郭文辅的家属来到辽阳烈士陵园,他们来自河北,也是收到了杨宁发过去的寻人信息后,终于知道了家中先烈牺牲后的埋骨之处,随后立刻动身赶到辽宁。
通过协助杨宁爷爷寻找烈士家属,几名大学生有了特别深刻的感悟。学生华凯泽说:“跟着杨宁爷爷寻找烈士家属不仅仅是一项公益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每位烈士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精神应代代相传。”(来源:千山晚报)